多年来,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,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三个弊端:一是“满堂灌”。教师讲解多,学生没有时间看书;二是学生“参与少”。课堂实践环节薄弱;三是教师“目中无人”,缺乏教学的民主性。怎样才能坚持“教为主导,学为主体”这一基本原则呢?那就是让学生有“权”。
一、给学生看书阅读“权”
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,而是不会阅读的人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:“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,不是补课,不是增加作业量,而是阅读、阅读、再阅读。”在当今信息量倍增的社会里,让学生学会搜集、处理信息,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。老师上课要少讲、精讲、重点讲评,让学生有看书阅读、思考的时间和兴趣,给学生看书阅读的“权利”。
1.加强朗读和演讲比赛。
教师应放“权”给学生,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去搜集和接触优秀的作品,并且去读、去悟、去感受,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关键词句认真阅读领悟、消化、理解作者的思想、观点和情感态度,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,领悟文章的丰富内涵。在理解文章的同时,使学生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和启迪,从而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。
2.开设课前“三分钟说书会”。
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情况及感想,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,有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3.定期举行班级课外阅读竞赛
如故事大王赛、诗歌朗诵赛、手抄报赛、成语接龙、名言警句赛、读书大王评选等运动,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,以此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,较好地实现了“要我读”向“我要读”的转变。
二、给学生分析思考“权”。
一般说来,一个观念的形成,要遵循“提出问题——分析问题——解决问题”这样一个思维过程,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却越过“提出问题”和“分析问题”阶段,这样就必然导致学生学语文的死记硬背,囫囵吞枣的现象发生。面对这种局面,教师该如何引导呢?
1.要重视事物认识发展的过程。
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,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。众所周知,只有经过认真分析、积极思考来的知识,才是真正的知识。切记:重要的不是结论,而是认识的过程。
2.要鼓励激发学生质疑问题。
“学问,学问,既学又问”“学贵有疑,疑则有进”。学生能提出问题,因此,让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,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过程,是深入认识的过程。如果在求知的过程中,对正确的内容多番思考,多问几个为什么,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,那么对学习无疑是有益的。如《项链》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,《雷雨》揭示了罪恶等,但这些是否都是唯一的解读呢?可否允许学生作出自己的多元的解读呢?再如《荷塘月色》到底有无消极颓废的情绪呢?,《〈呐喊〉自序》中“抄石碑”的行为是否消极,等等,都可引导学生去思考,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,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。
3.老师可适时、适量地设置一定梯度的问题,让学生分析思考。
这样,不但学到了知识,而且学会了科学的分析方法。这时,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质疑,还要提倡“两个敢于怀疑”,敢于怀疑老师,敢于怀疑教材,不要被“绝对权威”所束缚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造力,使学生不至于成为“板鸭”。不过,也要让学生明白,不能盲目怀疑,要做到有理有据,切不可凭感觉判断对错。
三、给学生讨论交流“权”
在课堂上,老师可先分组,根据教材适量设置一些问题,提出学习目标,分解学习任务,组织分工合作;其次,学生也可通过自学发现问题,提出质疑,展开讨论、交流,师生互动,生生互动,制定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;然后,展示、反馈、解决问题的信息,最后,小组评价、大家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,肯定各组的优与劣,评出“优秀之星”。
教学中可以讨论的问题很多,如课文中的重点、难点、疑点,课后的思考题,课外阅读中的问题等,都可以进行质疑消化,也可以对待定题展开讨论;还可以对某一文章蕴藏的含义进行讨论等。学生通过相互讨论,使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积极想办法中解决问题;能解决的问题,通过讨论找到更便捷的方法,更圆满的答案,因而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。使学生变的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,这样也更能体现“学生为主体,老师为主导”的教育思想。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学会合作、交流、共同发展。
总之,我们给学生放“权”,学生有了“权”,就是学习的主体,而不再是填塞知识的容器;学生有了“权”,就有了“内驱力”,成为学习的主人,这样一来,就能使课堂形成主动活泼的局面,一扫往日的“一言堂”死板、沉闷。此时,老师更要当好导演的角色,必须苦练基本功,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,结合学生的实际,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,让学生学习的“权”得到尽情的演绎,真正实现“我的地盘,我做主”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 促使
- [教育理论] 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
- [教育理论] 巧设情景 建立快乐课堂
- [教育理论] 活用教材 服务教学
- [教育理论] 动机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
- [教育理论] 润物细无声 情感潜入心
- [教育理论] 和谐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
- [教育理论]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跨
- [教育理论]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充分展
- [教育理论] 融童真童趣入课堂 让学生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